特朗普关税2.0的大刀再次挥舞,年假还未结束,这一政策已在跨境行业引发巨震,直接打乱了许多卖家的全年布局。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变化,卖家们该如何应对成为当下讨论的热点。
01
美国对华加征10%关税
2025年2月1日,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了行政令,宣布自2月4日起,对进口自中国的商品加征10%的关税,并同时取消了美国对价值低于800美元小额货物的“最低限度”T86关税豁免政策。
这一政策如同一枚重磅炸弹,直接投向了中国的外贸出口领域,对中国外贸出口造成重大影响,更是对跨境出口行业的成本、利润等多方面带来严峻挑战。
政策细则解读:
全品类覆盖
此次10%的额外关税几乎覆盖所有品类。
税率叠加
如果商品原本免税,现在将征收10%关税;如果原本税率为25%,加征后将高达35%。
香港商品纳入范围
香港商品被视为中国产品,其“独立关税区”地位被进一步削弱。
生效时间
加征关税于2025年2月4日美国东部时间0:01正式生效。
海运豁免截止
2025年2月1日东部时间0:01前装船的货物可享受海运豁免(需提供证明),之后的货物需按新政策执行。
空运/T86关税取消
2025年2月4日东部时间0:01后抵美的货物将面临T86关税取消的新政策。
02
新政策下的外贸困境与影响
这一关税政策对外贸行业的冲击是全方位的,尤其是对依赖小额豁免政策、采用直邮小包物流且未在海外仓备货的卖家,影响更为显著。
成本陡增
对于未在海外仓备货的卖家,物流成本将大幅上升。T86关税豁免政策的取消,意味着原本享受免税的小额货物将面临额外的关税负担,直接推高运营成本。
价格优势丧失
关税的增加必然导致中国商品在美终端售价上涨,削弱其价格竞争力。尤其是中小跨境企业,因关税提升导致的价格上涨,可能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失去优势。
利润空间被挤压
新的税费公式为:基础税率 + 301关税 + 10%从价税。
T86失效后,转T11清关的单票成本可能增加3-5美元,毛利率可能下降5%-8%,卖家的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。
物流效率下降
美国海关审查趋严,清关时间延长,可能导致库存积压或断货风险增加,进而影响消费者的购物体验,进一步影响销量。
优势向头部品牌集中
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中小卖家可能被淘汰,而具备供应链优势和品牌溢价能力的企业将抢占更大市场份额。平台资源也将进一步向头部品牌倾斜。
03
外贸人如何寻求转机
面对关税政策的冲击,卖家要及时调整策略,而海外仓将成为应对这一挑战的关键。
优化供应链,备货海外仓
清关模式调整:从T86转向T11或T01,优先确保豁免期货物合规。
海外仓备货:通过海外仓提前备货,不仅可以规避关税风险,还能缩短物流时效,提升消费者体验。
第三国中转:探索通过东南亚(如越南、马来西亚)或墨西哥等第三国中转,利用当地对美出口的关税优势。(美国已注意到这一点,开始对很多东南亚国家加税)
分散供应链,降低单一市场依赖
选择第三方海外仓,降低成本
费用分摊:与物流商、海外仓合作方协商降低费用,或与美方进口商共同承担关税成本。
本土化运营:通过海外仓进行本土化运营,例如与当地分销商合作,进一步降低运营成本。
多平台布局,分散风险
提前准备:像Temu和Shein等平台已开始积极布局,吸引美国当地仓库有货的卖家入驻,利用本土海外仓备货提前为政策变化做好准备。